欢迎来到作文网!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作文网微信

    (www_zuowen_com)
    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

作文 > 诗词大全 > 文言文阅读 > 高中文言文 > 《秋寻》阅读答案

《秋寻》阅读答案

2016-02-26 来源:作文网整合

阅读下文.完成第22—26题。(13分)

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,以有此寻也。是时秋也,故曰“秋寻”。

②夫秋也,草木疏而不积,山川澹而不媚。比之春,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;比之夏,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;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。天以此时新其位置,洗其烦秽,待游人之至,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,而动曰“悲秋”。予尝言宋玉有悲,是以悲秋。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。不信胸中而信纸上,予悲夫悲秋者也。

③天下山水多矣,余不足以了其半,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,徘徊难去。入雷山恍然,入洪山恍然,入九峰山恍然,何恍然之多耶?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,以来而山山若遇也。予乘秋而出,先秋而归。家有五弟,冠者四矣,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,花棚草径,柳堤瓜架之间,亦可乐也。

④曰“秋寻”者,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。诞先日:“子家居诗少,秋寻诗多,吾为子刻《秋寻草》。”

[注]①贵游:无官职的王公贵族。②孤寒:贫寒无依靠的人。

22.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,好在哪里?(2分)

答案:2分。形象直观地(1分)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(1分)。

细解:首先要明白其语句的特点:比喻、比较。然后,就可以分析出这样写的好处是:形象直观地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。答题的模式是:修辞效果+表达的情感。

本题考查的能力点是:能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。

本语段为明代谭元春的《〈秋寻草〉自序》。与上一大题的考查点不同的是本大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,以及分析、综合能力。没有涉及到鉴赏、评价能力,所以较往年的试卷难度有所降低。

23.对“予悲夫悲秋者也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。

B.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。

C.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。

D.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。

答案:3分。C。

细解:根据文意,作者所悲的是“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。不信胸中而信纸上”,即“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”。所以,这道题目不是简单的句子翻译,而是在翻译之上的理解。既需要理清句子——“悲”为“为……悲哀”之意,是动词的“为动用法”。“为动用法”,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。例如:(1)等死,死国可乎?(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)死国:为了国家大事而死。(2)既泣之三日,乃誓疗之。(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)泣之: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。(3)君子死知己。(陶渊明《咏荆柯》)死知己:为知己而死。

同时,还需要结合语境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悲哀所在。所以,需要从整体上读懂全文。

本题考查的能力点是:能读懂文章的内容,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。

24.“悲秋”是古人常有的感慨,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_。(1分)

答案:1分。动。

细解:这道题目相当于考查“动”字的释义,“动”是“动不动”的意思,只有它才符合“古人常有的感慨”这一要求。

本题考查的能力点是:能读懂文章的内容,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。

25.第③段可分为两层,概括层次大意。(3分)

(1)__(2)

答案:3分。(1)与山相知之乐(2分),答“恍然之乐”得(1分)(2)家居之乐(1分)

细解:从本段“亦可乐也”入手,可知该段主要谈“可乐”之事。这是“亦”(“家有五弟,冠者四矣,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,花棚草径,柳堤瓜架之间”),还有什么呢?还有“天下山水多矣,余不足以了其半,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,徘徊难去……予乘秋而出,先秋而归”。概括两层内容就是:(1)与山相知之乐(2)家居之乐。

本题考查的能力点是:能分析段内层次及归纳层次大意。

26.本文首尾都提到“秋寻”,分析其作用。(4分)

答案:4分。开头交待了“秋寻”的缘由(1分),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(1分)。首尾呼应,结构严谨(1分)。“秋寻”作为线索,贯穿全文(1分)。

细解:回答“作用”类题目,需要从内容、结构两方面来思考。具体到本题,就要思考:开头写“秋寻”目的是什么,结尾写“秋寻”目的又是什么;首尾都提到“秋寻”,目的又是什么,都表达了什么,在结构上的意义又是什么。所谓结构,它包括,呼应、过渡、铺垫、线索等。这里主要牵涉到呼应与线索。所以答案是:开头交待了“秋寻”的缘由,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。首尾呼应,结构严谨。“秋寻”作为线索,贯穿全文。

本题考查的能力点是:能分析词、句、段在文中的作用,能分析文章思路、结构及写作特点。

不够精彩?再来一篇
 
广告合作请加微信:17310823356

关于我们 | 营销合作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服务协议 | 投稿须知 | 问题反馈 | 联系我们

京ICP备09032638号-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:1101081950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762110 举报邮箱:wzjubao@tal.com

作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1 www.zuowen.com 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