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作文网!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作文网微信

    (www_zuowen_com)
    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

作文 > 非常老师专栏 > 点评文章 > 读书、分析与写作是一回事:讲评《桂花树》(一)

读书、分析与写作是一回事:讲评《桂花树》(一)

2012-05-02 来源:原创

  今天讲《桂花香》。先来分享一位妈妈的心得:

  河北-孩妈:昨晚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背课文,三分钟就理解、背完了。把课文分解了,讲得他听着很兴奋。嗯,三篇课文十分钟全部搞定,而且他自己还能有联想。

  有妈妈在问,如何让孩子做到立体地读书?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今天就着这个分享,来简单地谈一些方法。我们在《作文,多大点事儿——基础篇》中,对于如何立体地读书,大致讲了一些观点:

  第一个观点:读书、分析、写作是一回事。换句话来讲,学会了如何写作,就等于学会了如何读书;学会了如何读书,就学会了如何分析。当我们真切地明白并体会了其中的方法后,就可以做到功夫成片、收获成片了。我们在群里讲课,大多数的时候,是在讲分析,或者说是在讲欣赏。那么,分析的方法、原则、路子是什么?还是不外乎十二个字:“四个对称”、“六根六尘”、“作文八法”。“四个对称”,讲的是作文的结构,也是讲如何理解作文的章法、脉络、思路;“六根六尘”,就是讲作文的生动性在哪里,好词好句是如何创造出来的;“作文八法”,讲的是一篇作文中,常用的技法——好作文的要素在哪里。这三条十二个字,是我们讲作文以来主要的线路。

  《基础篇》,《实战篇》,《提高篇》,不管是什么篇,虽然讲法各有侧重,但主线是不变的,那就是“四六八法”。希望大家在学习、体会的时候,去深入地理解这条线路。结构分析,是对一篇作文整体上的把握;六根六尘,是对句子的把握;作文八法,是对常见技法的把握。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章、阅读文章、写文章,就可以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全面、细致的把握。

  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这句话关键的要素,不在于“万卷”二字,而在于一个“破”字。如果不能破一卷,那读的万卷书就是破书,再多的积累也是无益,也是茶壶倒汤圆——有东西倒不出。那么,如何才能破?方法很多。在这里,我们讲的法门就是这“四六八法”。读书也好,背书也罢,不能光靠记忆。记忆这个东西,是最靠不住的。想一想,从小到大,就算从小学、到初中、到高中来说,背过的书不下百篇。但是往往背过了就忘,忘了再背,屡背屡忘,屡忘屡背。因为只是简单地背,那东西压根就不是你的。

  知识与知“道”的关系。知识,是记忆的,知识是别人的,知识只是一个人靠记忆力把东西暂时装在头脑里的;而知“道”,是对知识的个人体验,只有经过这个体验,才是自己的。正如学习游泳一样,即使你看了无数的有关游泳的书,懂了无数的如何学习游泳的理论,那也必定还是不会游泳。也必定会有一天,这些靠记忆力暂时装在头脑中的无用的、骗人的知识,是会忘掉的。而只有自己去游泳,跳到水里扑腾几下,才能真正地得到这种体验。一旦有了这种体验,就一生也不会忘掉的。所以,我们讲背书不是根本,理解才是根本;万卷书不是根本,“破”才是根本。

  《基础篇》里的第二个观点就是:作文就是用文字作画。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,中国的文章也可以说是象形文章。大家想一个道理:一张报纸大小的纸,上面全是字与上面是一幅画,哪一个让人阅读理解得快?哪一个可以让人过目不忘?毫无疑问,一幅画可以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留下印象。那么,我们在阅读,或是在理解的时候,如果能把文字,通过自己的体验、理解,转换成一幅画,就会加快我们的理解。用文字作画,就是先把我们要写的东西,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场景、画面,也就是把阅读的文字转换成一幅画。想必,我们所讲的“一目十行”,也就是这个道理。一目十行,不是说读字的速度。如果是读字的速度,一目是难以达到十行的程度的。一目十行,是指读画的速度,十行文字是一幅画,一目就能读得过来。

  那如何来转换呢?就用《作文,多大点事儿——实战篇》中的画解古诗来示范。比如李白的《独坐敬亭山》:

  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
  相看两不厌,唯(只)有敬亭山。

  全诗一共二十个字,我们在书中是这样来画解的——有书的朋友,可以打开第85页。

  多与寡:多——众鸟;寡——孤云。

  急与缓:急——鸟高飞;缓——云去闲。急走与缓去,更加突出敬亭山的“唯有”。

  动与静:动——鸟飞,云去;静——默然相对视,唯有敬亭山。

  有与无:无——众鸟高飞,不见踪影,白云飘远,不作停留;有——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。唯有敬亭山与作者无语相对,相看不厌。

  画意:

 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来描画景物,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,将一幅多与寡、有与无、急与缓的自然美景展示出来。同时,也将作者自己“唯有”的精神世界寄托、点染于大自然的画卷中。

  看完本诗,我们在脑子里有几个要素:一个是山,一个是云,一个是鸟,一个是人(作者)。云对鸟,山对人;云是孤云,鸟是很多,是众鸟;山是一山,人是一人;鸟飞走了,云也吹散了;山独在,人独留,默默相对,只有一山。

  所以,我们在诗的讲解中,不是用文字来讲解诗意,而是运用对称的方法,用画解的方式来让大家体会。至于文字的诗意是什么?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体会。但画面上的东西,却是相对不变的,正如我们欣赏《蒙娜丽莎》一样,同是一幅画,画意却因人而异。如果通过画解诗来理解诗、记忆诗,就可以永久不忘。

  我们来回答一下水妈的问题:

  刚才老师说“读书破万卷”,那带孩子读经典,到底要不要解释意思呢?

  问题的关键是,我们要问自己:脑子里是不是形成了一幅画,或是有了一个场景?最近,有一些朋友也在听我们晚上讲的《孟子》。我们讲《孟子》,就是以一个故事情节、一个场景来展开讲的。至于是不是要解释意思,解释到什么程度,一是因父母的水平而异,二是因孩子的接受程度而异。问题的关键在于:我们是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一个画面,或是一个场景。

  刚才讲的《独坐敬亭山》,并没有讲词的文字意是什么,我们勾画的是一幅图。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试验:让孩子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、电视,孩子能把电影、电视里的东西说得头头是道;而假如看的是小说、是文字,想必这个效果就要差一些。结合这个道理,我们就要试图让文字变成画面、变成场景。曾经看过一场世界记忆力超级大赛,那些选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扑克牌的顺序。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经验,就是把每一张扑克换成一个故事符号,再把这些符号串成一个故事进行记忆。这些原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《实战篇》中提供了三十一首画解古诗,在《提高篇》中提供了九首,希望大家好好地利用这一资源,让孩子从画解中体会到立体读书、画面读书的妙趣。

  古人用二十个字为我们画了一幅画,让我们来理解诗意。同理,我们阅读、分析、写作的时候,也可以把文字变成画,这也是我们在书中常讲的两句话:一句是身临其境;一句是随文入观。深入地讲,写作也好,阅读也罢,如不能身临其境、随文入观、设身处地,那写出来的文字是没有灵性的。

  刚才,我们分享的妈妈感言可以证实:学会读书,学会理解,在很快的时间内把书的内容背下来,是任何孩子都可以做到的。我们有好多老学员,在辅导孩子的时候,都有相同的体验,我们再来看几位:

  江苏-天涯:小小喜报一下,刚接儿子回家,月考语文全班第一,超过自己的榜样2.5分,超过语文常胜将军的班长1分,作文老师批了满分(以前没写过的),自己认为还没写好。告诉我说:“用头身脚、帽衣鞋,对称的方法做阅读很好用。”我鼓励他再接再厉。以前是好词好句为主,这次让他从结构入手,用对称来展开,联系学过的课文。革命尚未成功,大家一起加油

  山东琦琦妈:我女儿昨晚背诵课文,用了老师的“帽衣鞋”方法,分解开来,我讲一遍,她读一遍,真的就是一遍下来背过的,我简直不敢相信,这可是原来要重复好多遍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啊,真是太高兴了!解决了令女儿最头疼的背诵问题。死记硬背是不中用的啊!

  Carfield:我老公是这个群的忠实听众,还让我去买了《作文,多大点事儿》这本书,他根据老师的点评和书上的精神指导孩子,最近小孩居然取得了语文第三名的成绩,要知道语文一向是他的弱项,而他们学校又是成都市的文科状元学校,把他们父子俩高兴惨了。语文老师和班上同学都很惊讶他的语文进步如此大,还问我他是不是在校外的培训班补课?

  河南-尧妈:非常老师,您好!这两天看了您写的书,听了您讲的课,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孩子上二年级,看了不少书,也是写不出来,现在找到了问题根源,就想着怎样能把这好的方法传授给他。于是,在昨天复习课文叶圣陶先生的《瀑布》时用您讲的对称结构和他一起把课文结构、段落结构以及句子结构捋清楚。又按六根六尘把文中的声、色、感找出来。我越说越来劲,孩子越听越有趣,从他那聚精会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确被吸引了,我们也被文中的美真正感染了。很快,孩子就把课文背了下来,还说:“这太简单了,不过我原来都是硬背的。”说实话,原来对于诗歌一类的文章是我感觉最束手无策的,因此,也不很喜欢,但这种状况在您的指引下已经有所改观,我想,未来会有更大收获的。

  还是要提醒大家,我们在这里讲作文,就是在讲阅读,就是在讲分析,就是在讲理解,不要一概简单地分隔开来。学会了分析,就学会了理解;学会了理解,就学会了阅读;学会了阅读,就写会了写作。这是一回事,不是三回事。

  下面,我们就来讲正文。再次提醒大家:我们在这里的讲解、点评,就是作文分析的展示,同时也是写作方法的展示,大家要把眼光、思想、精神集中在这个要点上。

  我们来看正文(绿色字体部分是孩子的正文,粉色字体部分是妈妈的辅导过程与心得):

  非常老师您好,很感谢您在国学方面的引导。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,感觉有所领悟,和女儿简单说了作文的头身脚、六根六尘法,引导她写了几篇作文。选了一篇,请老师讲评。女儿刚上一年级。

  桂花树

  我家旁边有一棵桂花树。

  秋天到了,桂花树上开满了桂花。(这里我问她是不是所有的桂花都能看得见呀?她就说了下面两句。本来我想把小眼睛改成笑脸或脑袋,但她不同意,一定要用眼睛。)有的藏在树叶里面,有的露出一个个小眼睛。一朵朵桂花像一个个小圆点,又像一个个萤火虫。(有一次晚上看到湖边树林里有许多星星点点的萤火虫,她就用到这里了。)每个桂花虽然很小,但她有四个花瓣一个花蕊合在一起。许许多多的桂花聚集在一起,像一朵朵云彩。整个桂花树就像一个大灯笼,树干像灯笼的提手,树叶组成圆形的灯笼,黄色的花朵就是灯笼的火光。(她说是倒挂的灯笼,花朵像火光这个是我引导她说出来的。)当风吹来的时候,就好像小朋友们把灯笼的开关打开了,桂花的香味随着火光飘到我的鼻子里,香喷喷的,就好像我的心里也长了一棵桂花树。(香味我也用六根六尘法引导,她想了一会,只说出了香喷喷的。)

  我喜欢桂花树,小朋友们,你们也喜欢桂花树吗?

 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下小朋友的原文:

  桂花树(26群,上海新妈,一年级)

  我家旁边有一棵桂花树。

  秋天到了,桂花树上开满了桂花。有的藏在树叶里面,有的露出一个个小眼睛。一朵朵桂花像一个个小圆点,又像一个个萤火虫。每个桂花虽然很小,但她有四个花瓣一个花蕊合在一起。许许多多的桂花聚集在一起,像一朵朵云彩。整个桂花树就像一个大灯笼,树干像灯笼的提手,树叶组成圆形的灯笼,黄色的花朵就是灯笼的火光。

  当风吹来的时候,就好像小朋友们把灯笼的开关打开了,桂花的香味随着火光飘到我的鼻子里,香喷喷的,就好像我的心里也长了一棵桂花树。

  我喜欢桂花树,小朋友们,你们也喜欢桂花树吗?

不够精彩?再来一篇
 
广告合作请加微信:17310823356

关于我们 | 营销合作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服务协议 | 投稿须知 | 问题反馈 | 联系我们

京ICP备09032638号-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:1101081950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762110 举报邮箱:wzjubao@tal.com

作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5-2021 www.zuowen.com . All Rights Reserved